1.《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悯农》 -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清明》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情感审美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它们在以下方面有所区别:
1. 历史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凝聚了一个社会、民族或地区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艺术形式。它经过代代相传,积淀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流行文化则是指当代社会产生的大众文化,展现了时下流行的思潮、消费方式、艺术娱乐等,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
2. 形式和内容:传统文化通常以经典的文学作品、戏曲、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形式存在,它们注重内涵和深度。流行文化则以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时尚潮流等形式存在,更注重时尚、娱乐和消费。
3. 价值观和意义: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人生哲学,它注重尊重传统、传承文化遗产,并强调社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流行文化则是当代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趋势的反映,它更加注重个人表达、创新和变革。
4. 受众和影响范围:传统文化主要面向特定的社会群体或文化圈,它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流行文化则是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和传播的,受众面广,特别是在当代的全球化环境中。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影响、融合和交流。有时流行文化中也会吸收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和新技术获得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
例子:
2016年正月初一,阳光明媚,郑州绿博园中原大庙会人潮涌动。名叫童童的8岁小男孩一手举着刚买的面塑孙悟空,一手拉着爷爷急着去看美猴王竞技表演,但爷爷却想看烙画民间艺术家在宣纸上现场作画,身为退休教师的爷爷高兴地说:“这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传统的春节习俗,很多年没见过了。老传统又回来了,这才是咱中国年味儿